首页>公告公示

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10-17 17: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体育局 字号:[ ]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770303

二、入学要求

热爱体育事业,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文化课成绩、体育测试成绩均合格。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与接续专业

(一) 职业面向

本专业立足体育行业,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为本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专业队、社会体育行业,从事体育训练、中小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行业俱乐部及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工作,并向国家、省优秀运动队和各高等院校培养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二) 接续专业

接续大学专业: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公共事业管理、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智能体育工程、休闲体育、体能训练、体育人文等方向。

接续专业运动员:输送至国家、省高水平运动队继续接受专业运动训练,为国家、省继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把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后备人才当作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对青少年进行系统体育专项训练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推动“体教融合”纵深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各级各类运动员,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体育特长的综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健康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尚武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专业知识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2)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其它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具备本项目运动专业知识与技术;

(4)掌握体育竞赛的组织及裁判法,具备组织本专业比赛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5)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具备专项训练比赛能力;

(3)具有基本的组织体育活动、竞赛的能力;

(4)具备专项运动训练指导、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备体能指导、运动康复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7)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     程

目     标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专业课

1. 各个专业的运动员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形成动作自动化。

2. 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及项目发展特点,能够具备熟练开展本专业的各项社会活动。

3. 熟练掌握本专业裁判工作,能够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好指导。

4.经过系统的训练,代表所在运动队参加省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自从事本专业训练,经过系统的训练,从初步掌握动作阶段到熟练掌握动作阶段,最后形成动作自动化。

本专业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各方面能力协同发展,不断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能力。

对本专业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专业项目发展特点,对项目的今后发展做好指导。

从事本专业训练,经过教练员系统的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参加系列比赛。

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课     程

目     标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2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4.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阅读与欣赏

诵读课文,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阅读与理解实用类文章、文学作品。课外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养成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表达与交流

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交流。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

语文综合实践

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学习检索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职业模块

专题1:新闻和通讯

专题2:传记和回忆录

专题3:科普作品

专题4:混合文本

专题5:敬谦词

专题6:古代诗文

专题7:微写作

专题8:洽谈与协商

专题9:调查和策划

专题10:求职与应聘

3

数学

1. 使学生能获得未来工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培养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一、本课程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

英语

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

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

3.具备必需的英语听学读写能力;

4.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5.了解文化差异,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一、词汇教学:树立语境、词块、词汇运用、学习策略意识,学习2000个左右的基本单词和2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会使用800~1000个常用词汇。

二、语法教学:在语境中开展语法教学、重视学生对语法教学的过程性参与。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意功能。

三、听说教学:加强视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听说技能,能听懂常用的课堂英语和教师的提问,能听懂以较慢速度表达的简单日常英语,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能用熟悉的日常用语、基本词句进行简单交流,能简单描述熟悉的人和事物,能初步表达个人意愿和态度。

四、阅读教学:重视语篇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能阅读常见文体和熟悉话题的浅显短文,了解大意,获取主要信息。

五、写作教学:加强写作任务的过程性和情景设置的真实性,学生加强美文背诵,从阅读中寻找写作的出路。能围绕熟悉的主题写出包含相关观点的短文,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5

思想政治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

4.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四个模块。

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经济与社会”、模块3“政治与法治”、模块4“哲学与文化”,依托模块1 的基本原理,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选修课程设置“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个模块,是对相关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

6

历史

历史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通过教学:

1.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历史眼界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中国近现代史:本部分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到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演变,包括列强侵略中国、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探究中国近现代化的特征和历程。

二、世界现代史:本部分主要涵盖世界各地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重点学习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三、中国古代史: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分期。

四、世界古代史:本部分主要涉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波斯等古代文明,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并与中国古代史进行比较分析。

五、人类文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多样性。

要求:

一、了解历史知识:学生应通过课堂教学、阅读、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背景的理解。    

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应逐步形成较高水平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比较、解释、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建立历史文化素养:学生应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形成民族自信心和国家意识。

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通过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7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

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专阶段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融入集体。

三、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使其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四、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

五、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8

体育与健康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和掌握:

1.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

2.科学发展体能的基本方法;

3.培养体育基本品质;

4.塑造健康体育运动行为;

5.传播健康体育文化;

6.了解运动技能,学习基本原理;

7.熟悉比赛战术的制订与运用。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9

信息技术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使用计算机网络、使用杀毒软件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0

艺术

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且学生普遍具有一定认知基础,以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作为主要内容。

要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要注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开展实践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学生通过三年的文化课程学习,达到中高职文化水平,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造,可以参加体育单招考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测试、高水平运动员考试、普通春、夏季高考,考虑到体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进行了三年中职的文化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在三年学制内,除了进行专业体育运动之外,按照学校学科设置科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顺利学完规定的所有科目,达到中职高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科素养和文化水平。

(一)公共基础课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学校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 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校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育教学。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下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射箭、铁人三项、自行车、赛艇、皮划艇、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拳击、武术(套路、散打)、高尔夫、棒垒球21项目。学生应选修其中一项。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以实践课为主,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能够熟练掌握本专项运动基本技战术能力,精通本专项各项理论知识及项目发展特点。通过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体育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并使学生获得在本专项上继续发展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掌握本专项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具备本专业相应的运动员等级水平(等级要求由各项目的要求确定)。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合理安排学时。根据要求,三年制中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学校寒暑假和其它法定假参照执行本市中小学统一的放假时间,寒暑假期间学生文化课停课,但仍留校训练。其他时间运动员每周一到周五早晨和下午训练,周末训练一天。学校每年4月份、11月份定期组织春季、秋季大纲测试,测试内容为专项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其中一般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为:100米、后抛实心球、立定跳远、800米。大纲测试为各项目教练员提供原始数据,为各项目冬训计划及比赛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基础文化课每天上午4节课,晚上2节课,周日晚上2节课,每周共计3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表2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修读学期及周课时安排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1

2

3

4

5

6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专业课

运动训练

2700

30

30

30

30

30


考查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

360

4

4

4

4

4


笔试

语文

630

7

7

7

7

7


笔试

历史

72

2

2





笔试

数学

630

7

7

7

7

7


笔试

英语

630

7

7

7

7

7


笔试

信息技术

108

1

1

1

1

2


机试

艺术

90

1

1

1

1

1


考查

心理与职业

108

1

1

1

1

2


考查 

体育与健康

72



2

2



考查 

传统文化

90

1

1

1

1

1


考查

实践课程

军训

3周

1周


1周


1周


考查

劳动教育

90

1

1

1

1

1



实习

540






30

考查

(二)以开设普通高中课程为主

学校针对学生主要进行高中文化科目的教学和授课,完成学生作为一名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

中一到中三各学期主课教材使用本市教育局高中统一教材,必修课程以人教版为主,完成语文必修上、必修下、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下的学习,每周7节课程,每学期基本按照完成一册学习任务进行;完成数学必修一、数学必修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一、二、三的学习,每周7节课程设置;完成英语必修一、英语必修二、英语必修三、单招课本的学习,每周7节课程设置。

教学过程要求各位任课教师注意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传授,注意单招、普通高考知识点的教学和授课,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掌握各科目的精髓和要点。每年9月开学,为中专三年级毕业班学生进行运动员单招考试专题辅导,全力备战次年4月份的全国体育单招统一考试,提高学生升学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春季及夏季高考,为毕业生谋划更广阔的升学及就业方向。

(三)人文学科的设置

三年学制中贯穿了高中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加强学生人文学科素养。具体设置课程如下:

1、高中政治: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2、高中历史:开设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

政治每周设置课程4节,历史每周2节,要求任课教师适当进行内容分配,顺利完成各科目教学,并帮助学生适当进行内容复习和提升,以便于参加单招体育、普通高考的学生进行选课和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礼仪素质教育、意志品质提升等,帮助学生打开一扇世界之窗,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积极响应习近平讲话精神,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使命,倡导思想教育“全员制”,把德育贯穿于各学科、各年级教育的始终,要求全体教师“节节有德育,课课有思政”。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道德感,培养学生爱国、爱集体、爱家、爱人的高尚情操和朴素的人文情怀。

(四)增设安全、心理、职业规划、计算机、劳动教育等课程,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每周日晚开设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主要包括文化素养、校园安全、舞动青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

“安全无小事,生命大于天”,学校每学期进行专题教育,强调安全意识、贯串生命科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课,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跟踪,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长处,及早规划,有目标、有理想,去努力地去拼搏!三年学制中始终保持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保证每周1-2课时的学习时间,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学习作为考察科目,作为基本的职能去学习去练习,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熟练使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打造体校特色的教师团队,学校拥有一支由专业教练员、文化科目教师等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135人,教职员工总数129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专业课教师54人,文化课教师41人。现有双师型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专任教师本科学历78人,比例为82.1%;硕士以上学历9人,比例为9.47%;高级职称教师33人,比例为34.74%。我校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共4名,体育与运动训练课专任教师57人,美育课专任教师1人。

教师整体素质高、教学训练水平好、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

(二)教学设施

学校位于威海市高区,学校实用面积98.61亩,建筑面积3.2486万平方米。校区体育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包含教学训练综合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餐厅、运动员接待中心、图书馆、报告厅、浴室、医务室、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的田径场、篮球馆、排球馆、手球馆、举重馆、摔跤馆、拳击馆、游泳馆、力量房等多个体育训练场馆,所有场馆及训练场地配有先进的专项训练设施设备,完全满足体育教学、实训、培训、比赛等各项功能和培育各种专业竞技运动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13.42万元,生均7.69万元;图书馆图书总量39300册,生均图书120.18册。学生用计算机总数150台,生均0.46台;校园网出口总带宽200M。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200Mbps。

学校拥有19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配置计算机200余台,完全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学校配备理化标准实验室2间。学校购置教室桌椅800余套,为教室新增多媒体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切实从硬件设施上提升教学服务质量。

(四)教学方法

教务处设有专门的运动员文化教学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运动员特点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根据体育教育和职业教育新形势,主动适应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根据中职体校学生的自身自制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身心发育较快等特点,教师多采用情境教学、主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组织保障,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学生精准就业。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合力构建发展平台,积极联系高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学校与省运动管理中心、高校、体育俱乐部、协会、企业、普通中小学校等多家用人单位达成了实习协议,成立多家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试训、集训、实习教学、培训指导等方式进入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目前校内各个项目均有稳定对口的实习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制度,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五)学习评价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案例对所学内容意义的理解,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评价为主。

3、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坚持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教练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等相结合,多种方法、多种形式。

4、评价方式坚持封闭与开放式的统一(试卷与作业),建立学生各科成绩记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六)质量管理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等相关文件,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理念,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以服务和质量为核心,学校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职工考核、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30多项规章制度,并严抓各项制度的监督落实,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科学研究新技术手段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对入队运动员进行形态、机能测试、分析,重点运动队,重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及反馈、进行运动损伤理疗、康复。

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吸烟等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严格按照《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罚。同时,提高宿舍卫生标准,每天两次进行宿舍卫生检查,对不合格的宿舍,及时与教练员沟通整改,保障学生有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通过“禁止外卖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保障学生有更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训练中。

财务管理方面,规范了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预算决算制度,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健全了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财务管理工作程序规范、明确责任。在财务审核监管方面,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事由经办人经手,科室负责人确认,分管校长审批,财务人员审核,最终单位负责人审批。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全科通过毕业考试,方可毕业。

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2024年10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