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训练竞赛

我市体教融合改革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
发布日期:2022-04-30 09: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体育局 字号:[ ]


4月29日,2022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青少年体育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文登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区县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文登区按照上级部署,坚持体校和学校体育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检查,加快体教融合进程,改革体校办学模式,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建人才选育新体系


构建起体校带动、学校跟进、社会支持的联合育人体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每年组织班级、校际、区级体育联赛500多场次,形成“班班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的体育氛围。立足中小学体育特色和优势,建立了篮球、手球、重竞技等12处训练基地,选派体校教练员到中小学对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培训,提升校园体育竞技水平,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设立体育实验班,面向全区招生,文化课在初中进行,生活训练在体校进行,实现了学习和训练两不误、两促进。近两年初中体育实验班近80%的学生顺利升入普通高中体育班或体校高中班。


2019年威海市创新实施“市队县办”改革,文登区主动承接了6个项目,获得了更多参与省级以上高层次比赛的机会,“市队县办”以来,培养输送的阮洪婷在东京奥运会取得我国女子橄榄球比赛最好成绩,文登籍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夺得2金4银3铜,先后有18人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前三名。与13家体育俱乐部合作,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成立了校园足球协会,17家本地企业与小学“一对一”结对,提供资金支持,聘请专业教练,先后组织足球联赛、夏令营、嘉年华等活动200多场次,带动校园体育运动发展。

注重文校办学新模式

将体校文化课教师备课上课、教研培训、课后辅导、教学考核等纳入普通中小学一体化管理,选派教研员定期进校指导,配备专职督学开展视导检查,提高体校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缺课补课机制,对因参加比赛和集训缺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文化课成绩大幅提升,省级赛前文化课测试通过率达到100%。


注重提升教练员专业能力,先后聘请了30多名国内外知名教练专家到校带训,年均开展教练员专业培训20多次,选派教练员参加国家级培训10人次以上,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在抓好学生日常训练的同时,每年开展夏训营、冬训营活动,组织队员到省内外运动队集训,提升学生体育竞技能力。

新体才培养新活力

成立了由教体、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体教融合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要事项,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体主体、部门参与的发展格局。在县级教体部门设立体育科,指导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和体校建设;将体校调整为教体部门直管,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将体校发展纳入全区体育发展规划,将体校经费纳入区级财政统筹,为体校改革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将体育人才引进纳入全区人才计划,先后招聘了7名省级退役运动员、5名社会专业教练担任体校教练,充实体校师资力量。将向体校输送人才纳入考核,启动奖惩机制,扩大了体校招生范围,体校招生人数同比增长48%。优化完善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考核办法,将授课训练时间次数、比赛成绩、人才培养成效、向上级体育运动队输送队员数量等列入考核,激发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文登区体教融合、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协同并行、互促共进。下一步,文登区将纵深推进体教融合改革,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探索更多“文登经验”,做出更多“文登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